八里湾泄洪闸位于东平县商老庄乡,东平湖老湖南岸。因位于八里湾村附近而得名。八里湾村因距大安山八华里,又在古运河河处,故名八里湾。八里湾泄洪闸位于东平湖二级湖堤桩号15+086处,始建于1965年,2003年改建。工程为胸墙开敞式水闸,共设7孔,每孔宽8米,闸室总宽85.68米,闸门采用平板钢闸门。工程等级为II级建筑物,设计流量450立方米每秒、灌溉引水流量25立方米每秒、排涝流量18.82立方米每秒。该闸实现了新老湖联合控制运用,变过去无控制分水为有控制分水,降低了二级湖堤破口的几率。
八里湾泄洪闸是分泄洪、引水和排涝的重要闸口。自1958年东平湖水库建设,经1960年试蓄,到1963年水库改为二级运用后,运西堤和旧临黄堤在培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复并定名为二级湖堤。该堤西起黄堤围坝段向东,经庙、二道坡、八里湾、大安山、越老运河口再经黑虎庙至解河口与湖东围坝段相接,总长26.731公里。为了解决新老湖并用分滞黄、汶洪水及老湖向新湖分洪的问题,将二道坡、刘口(二道坡、刘口是1960年试蓄时老湖向新湖分洪爆破口门)仍作为二级湖堤的临时爆破口门,一直延续至2003年八里湾泄洪闸改建完成后止。
八里湾泄洪闸始建于1965年,为了开发京杭运河梁山至济宁段航道,解决航运水源问题并结合地方灌溉、排涝的需要,山东省交通厅运河航运管理局在东平湖水库二级湖堤现桩号15+175处,修建了八里湾灌排闸。该闸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涵洞2孔,设计防洪水位44.5米(大沽高程系,下同),设计引水流量28立方米每秒。
1993-2005年按照黄委黄河务(1993)4号文《关于东平湖水库二级湖堤加高方案的意见》逐年进行加高,二级湖堤堤顶由46.0米加高至48.0米,顶宽6米;八里湾泄洪闸设计防洪水位已明显达不到现二级湖堤设计防洪标准,已成为二级湖堤的防洪险点;同时,由于黄河河床淤积抬高,受黄河洪水顶托和出湖河道淤积的影响,东平湖老湖北排入黄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防洪要求。为了消除险点,结合老湖洪水南排的需要,2002-2003年经黄委黄规计(2002)23号文和山东河务局鲁黄规计(2003)63号文批准,确定拆除改建八里湾泄洪闸,保留其灌排功能,并增加老湖洪水南排的能力。新闸址在二级湖堤桩号15+086处,设计建筑物等级为Ⅱ级抗震烈度7级,设计防洪水位老湖侧46.0米,相应新湖水位38.0米,泄洪流量450立方米每秒灌溉引水流量25立方米每秒,排涝流量18.82立方米每秒;闸结构为桩基开敞式,7孔闸门分设高低孔,配备固定卷扬机式启闭机并建有闸机房。八里湾排灌闸的拆除改建,使其增加了泄洪、引水、排涝能力,消除了防洪险点,增加东平湖老湖洪水南排出路;通过该闸沟通新、老湖,达到新、老湖联合蓄洪控制运用的目的,替代了必要时爆破二级湖堤(二道坡、刘口)的作用,成为东平湖分泄洪、引水灌溉、排的重要闸口。
2022年实施东平湖洪水外排河道应急疏通工程,总投资910.7万元,工程内容为“两通一连一备”,涉及东平县的建设内容为“一通一连”,“一通”即疏挖八里湾泄洪闸闸下河道连通老柳长河,“一连”即在八里湾泄洪闸下开挖分洪沟,连通老柳长河与南水北调柳长河及渠道。工程实施后,东平湖南排最大过流能力达到210立方米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