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兵工厂遗址
金山兵工厂遗址属红色地名,标准读音为“JīnshānBīnɡɡōnɡchǎnɡYízhǐ”。该遗址位于东平县戴庙镇金山村。1939年冬季,鲁西军区为了独立自主地坚持抗日战争,解决游击战中的军火供应,在东平九区的大金山、小金山(今戴庙镇东金山、西金山)创立了自己的军事工业金山修械所。1940年秋,鲁西军区金山修械所和冀鲁边区随军修械所合并,成立了金山兵工厂,故名。1940年,金山兵工厂职工约250人,岳胜任厂长,陈涛任指导员,下设修械所、独立机器排、迫击炮弹装配班、复制子弹班、刺刀班、翻砂制造手榴弹班。修械所住大金山,机械排住郭楼(今属银山镇),其他单位均住小金山。大金山村东面、南面皆环水,逢日寇“扫荡”,兵工厂可以迅速转移到东平湖内,十分便于隐蔽。当时的兵工厂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困难。修械所只有2台车床、1台手摇钻和老虎钳等简单工具,主要从事修理枪支、复制子弹、制造手榴弹。生产原料缺乏,弹壳是从前方作战阵地上捡来的,生铁和铜料是从当地收购的。所用火药由沿湖农民扫盐土熬成的小盐淋硝、青麻秆灰土方配制。在艰苦的生产条件下,兵工厂月产手榴弹500多只,枪支随到随修。1940年起,兵工厂开始生产地雷、枪榴弹,每月可分别生产300多个。1940年秋还试制成功“八二”迫击炮弹,每月生产60多发。1941年,日寇开始对冀鲁豫平原根据地进行大规模进攻,抗日斗争形势空前严峻,日伪军还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清剿”“扫荡”,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为了兵工厂的安全,1941年秋,金山兵工厂西迁至范县根据地。在与敌人周旋的日子里,兵工厂工人身背工具,一边战斗、一边修械,被誉为“游击兵工厂”。从1939年冬到1945年夏,金山兵工厂几经变迁由最初的修械所逐步发展成为能够生产多种炮弹的专业炮弹厂。金山兵工厂遗址,现仅存老屋5间,其中正房为石砌墙,房屋整体坚固,仍有住户。2007年,中共东平县委在此处立纪念碑一块,作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