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闸
安山闸位于东平县运河古镇大安山,东平湖南堤北侧、潘孟于村南。据历史记载,安山闸始建于明代,清代光绪五年《东平州志》载:“安山闸,在州西十二里,靳家口闸北三十里,明成化十八年建,西邻安山湖”。二十世纪7、80年代增修该桥时在原桥基础上将桥面增高加宽成为石桥。现桥长7.米,宽5.米,东西燕翅长13—31米。由于位于东平湖内,现仅能看到原闸身上闸槽、凸石等一部分。闸南连接东西向东平湖南堤,堤南为大安山村,桥北连接潘孟于村。安山闸的作用是调节运河水流,控制漕船荷载,保障了古代运河的畅通。
运河安山重镇是东平境内运河岸边的重要集镇,为“南北通衢,市井繁华”。有车行、船行、秤行、斗行、牙行等,有粉坊、面坊、油坊、曲坊、纸坊、香坊、豆腐坊、宰坊等作坊,著名的有王家面坊、李家油坊等。安山闸前后的店铺林立,有盐店、当铺、药行、药铺及各类商店、货栈、旅店和钱号,还有山西会馆一处。史载安山闸“临河多庙”,曾有七十二座庙宇。安山码头是一个“水旱码头”。每月一、六是安山大集,一年七个庙会,商家生意很是兴隆。安山镇另外还有“粮船市”。粮船将来之时,镇商会便向数十里以内集镇张贴告示,还邀请戏班子来唱大戏,附近群众都来安山镇到粮船上购物。其间,闸上闸下,彻夜灯火,满河大船,“舸舰迷津,舳舻相接”。现在依稀能看出安山古镇风貌,明代时所建安山闸保存完好,一些国际和全国性的龙舟赛每年曾数次在此举行。在清代捻军起义军转战山东时,曾攻占东平安山、戴庙一线运河。根据曾国藩建议,朝廷曾于山东“增堤置栅,画地分防”,又于运河筑墙挑濠,北段起自戴庙安山至沈家口,“分段设戍,是为守河防运之始”。